肿瘤长在“隐秘的角落”,口腔颌面外科团队“后路奇袭”成功为患者切除6厘米肿瘤
2024-03-06口腔颌面外科
近日,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王卫红教授团队接诊1名右侧颞下窝巨大肿瘤患者,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患者精准切除肿物。
患者梁某,在6个月前发现自己口内有肿胀感觉,自觉说话不清,在2023年到居住地所在医院就诊,医生建议拔除上颌智齿。梁某在智齿拔除后依然感觉肿胀未消退,又至当地医院进行口腔影像检查,发现位于右下颌骨深支内侧面的颞下窝可见一个大小为6.7厘米×5.4厘米×6.3厘米的巨大肿物,肿物渐长导致相应咽腔狭窄、右下颌骨骨质及翼板破坏,侵犯了右侧腮腺,造成颈动脉鞘受推压后移。
由于肿物位置深且紧贴颈部大血管,遂辗转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。接诊后,口腔颌面外科王卫红教授治疗组对此病例展开讨论,传统的手术方案是下颌骨暂时离断后切除肿物,再行下颌骨坚强内固定。考虑到此术式要暂时切断下颌骨,导致下唇长期麻木,手术创伤较大。
组内讨论采取术前数字化模拟操作,不离断下颌骨,从颌后窝入路切除肿瘤。经过认真的术前讨论,王卫红教授带领团队医师朱瑾、夏斌、刘屿、施延安、俞力夫、罗磊和李静宜,为患者行全麻下颌后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手术,手术历时1.5小时,术中未离断下颌骨,出血量较少,术后患者病情稳定,已康复出院,未出现下唇麻木等术后并发症。
医生提示:颞下窝肿物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,或表现在上颌阻生牙周围肿大,在肿瘤体积较大累及到周围解剖结构时,才会引起相应的症状,往往容易被忽视,未在病变早期予以有效治疗,多数患者后期因头痛、颌面部不对称等来院就诊。后期因肿瘤大,侵犯周围大血管,且颞下窝解剖结构复杂,重要血管神经较多,外科手术治疗风险高。对于颞下窝肿瘤一定要引起重视,坚持早发现,早治疗,降低手术风险。